姓名 | 屆別 | 題目 | 指導教授 | 畢業年月 |
蘇振申 | 1 |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疏證 | 楊家駱 | 民國53年05月 |
王正明 | 1 | 辛亥革命成敗之因果 | 羅 剛 | 民國53年05月 |
梁炳南 | 1 | 忠王李秀成年譜 | 蕭一山 | 民國53年05月 |
吳八駿 | 1 | 羅斯福對華政策 | 杜光塤 | 民國53年05月 |
劉塗城 | 1 | 黎元洪與民初政局 | 宋 晞 | 民國53年05月 |
朱瑗 | 1 | 史記孔子世家疏證 | 楊家駱 | 民國53年05月 |
張開乾 | 1 | 史記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書序略)疏證 | 楊家駱 | 民國53年06月 |
石文濟 | 2 | 宋代市舶司的設置與職權 | 宋 晞 | 民國54年05月 |
辜瑞蘭 | 2 | 青苗法之檢討 | 蔣復璁 | 民國54年05月 |
黃權平 | 2 | 北宋禁軍的建制 | 宋 晞 | 民國54年05月 |
伍承漢 | 2 | 宋代樞密院的組織與職權 | 宋 晞 | 民國54年05月 |
楊宗元 | 2 | 縱橫家佚疏及蘇秦張儀事跡考 | 楊家駱 | 民國54年05月 |
陳欽銘 | 3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疏證 | 楊家駱 | 民國55年05月 |
吳平 | 3 | 遼承天太后主政時期之內政與外交 | 楊家駱 | 民國55年06月 |
王珂 | 3 | 中法戰爭與臺灣 | 羅 剛 | 民國55年06月 |
李蘊珊 | 3 | 道光朝在世有史部著作諸學者傳略 | 楊家駱 | 民國55年06月 |
馬先醒 | 3 | 漢代人口研究 | 黎東方 | 民國55年06月 |
江樹生 | 3 | 清領以前臺灣之中國移民 | 陳紹馨 | 民國55年06月 |
許極燉 | 3 | 契丹與唐朝的關係 | 楊家駱 | 民國56年06月 |
趙振績 | 4 | 天祚朝與宋金之關係及遼之滅亡 | 楊家駱 | 民國56年06月 |
陳成真 | 4 | 魏徵與貞觀之治 | 傅樂成 | 民國56年06月 |
姜恨侵 | 4 | 王安石變法中農田水利法 | 宋 晞 | 民國56年06月 |
王吉林 | 4 | 今存遼文獻對遼史紀傳之證補及對有關佛教史料之研究 | 楊家駱 | 民國56年06月 |
前島 浩 | 4 | 明治維新與戊戌變法 | 楊家駱 | 民國56年06月 |
郭鳳明 | 5 | 清帝載湉與那拉氏之爭 | 李毓澍 | 民國57年06月 |
王綱領 | 5 | 民初列強銀行團與善後大借款 | 李毓澍 | 民國57年06月 |
任育才 | 5 | 唐德宗奉天定難及其史料之研究 | 楊家駱 | 民國57年06月 |
黃文信 | 5 | 明正德時代廠衛之研究 | 包遵彭 | 民國57年06月 |
米凱樂 | 5 | 甲文選詮 | 黎東方 | 民國57年06月 |
吳吉男 | 6 | 中古巴蜀人物與文化之研究 | 楊家駱 | 民國58年06月 |
張恩賜 | 6 | 宋代淮南兩浙行政區劃及其人口之升降 | 宋 晞 | 民國58年06月 |
黃博仁 | 6 | 清末中央政府組織之改革 | 楊家駱 | 民國58年06月 |
葉龍彥 | 6 | 湘軍餉源及其運用 | 宋 晞 | 民國58年06月 |
沈建章 | 6 | 先秦史官制度考略 | 趙鐵寒 | 民國58年07月 |
丁崑健 | 7 | 元代經略雲南與越緬泰諸國的關係 | 札奇斯欽 | 民國59年06月 |
董光濤 | 7 | 宋代黃河改道與遼金之關係 | 宋 晞 | 民國59年06月 |
陳德清 | 7 | 明代開中法 | 宋 晞 | 民國59年06月 |
陳洪莊 | 7 | 晚明流寇之成因 | 宋 晞 | 民國59年06月 |
康虹麗 | 7 | 論梁任公的新史學和柳翼謀的國史論 | 杜維運 | 民國59年06月 |
董志群 | 7 | 郭嵩燾洋務思想之研究 | 李守孔 | 民國59年06月 |
周慕萍 | 7 | 中國郡縣時代的朝鮮半島 | 傅樂成 | 民國59年06月 |
吳慶顯 | 7 | 漢代田賦與土地問題 | 傅樂成 | 民國59年06月 |
張樹三 | 7 | 書本目錄與卡片目錄之比較研究 | 鮑幼玉 | 民國59年06月 |
李繼光 | 7 | 我國人才流美的原因及其補救 | 宋 晞 | 民國59年07月 |
吳萬興 | 8 | 中國計算器械之研究 | 方 豪 | 民國59年08月 |
李美月 | 8 | 清季之資政院 | 李守孔 | 民國60年05月 |
江金太 | 8 | 歷史相對主義之研究 | 郭榮趙 | 民國60年05月 |
莊焜明 | 8 | 國民參政會之初步研究 | 吳相湘 | 民國60年05月 |
楊緒賢 | 8 | 薛福成之外交識見 | 李守孔 | 民國60年06月 |
周宗賢 | 8 | 南明政爭之研究 | 楊雲萍 | 民國60年06月 |
楊巾英 | 8 | 李林甫與楊國忠之比較研究 | 傅樂成 | 民國60年06月 |
朱重聖 | 8 | 太學學風與宋代國運的關係 | 宋 晞 | 民國60年06月 |
謝昭男 | 8 | 五代時期各國關涉契丹史事研究 | 楊家駱 | 民國60年06月 |
包奕洪 | 8 | 孫中山先生聯俄容共政策之研究 | 冷 欣 | 民國60年06月 |
畢鐵純 | 8 | 魏晉南北朝世族範疇試議 | 藍文徵 | 民國60年06月 |
鄭恒雄 | 9 | 索引法概要 | 方同生 | 民國61年06月 |
黃良銘 | 9 | 東漢士大夫之氣節 | 程光裕 | 民國61年06月 |
陳重光 | 9 | 民國初期婦女地位之演變 | 吳相湘 | 民國61年06月 |
洪水深 | 9 | 中華革命黨與討袁運動 | 李守孔 | 民國61年06月 |
蘇墱基 | 9 | 趙恆惕與湖南省自治(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 | 李雲漢 | 民國61年06月 |
宋建成 | 9 | 清代圖書館事業發展史 | 王振鵠 | 民國61年06月 |
彭瀛添 | 9 | 列強對中華郵權的侵略與中國郵政 | 宋 晞 | 民國61年06月 |
張建國 | 9 | 唐代蕃臣蕃將考 | 程光裕 | 民國61年07月 |
卓文義 | 10 | 民國初期的國語運動 | 吳相湘 | 民國62年05月 |
趙啟祥 | 10 | 抗戰前中國大學教育(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 | 吳相湘 | 民國62年05月 |
李進德 | 10 | 漢代縣制研究 | 宋 晞 | 民國62年05月 |
蔡行濤 | 10 | 瀋陽事變後(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五)的東北郵政 | 宋 晞 | 民國62年05月 |
凌林煌 | 9 | 清代內閣制度 | 蔣復璁 | 民國62年06月 |
李天鳴 | 9 | 宋元襄樊戰役之研究 | 李符侗 | 民國62年06月 |
黃繁光 | 9 | 成漢興亡及其對外關係 | 程光裕 | 民國62年06月 |
戴國瑜 | 10 | 杜威十進分類法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62年06月 |
邱坤良 | 10 | 民間傳說與歷史裏的狄青 | 俞大綱 | 民國62年06月 |
施家順 | 10 | 新生活運動之初步研究 | 吳相湘 | 民國62年06月 |
千檀一仁 | 10 | 關東軍對察綏省區的侵略 | 程光裕 | 民國62年06月 |
李詩哲 | 10 | 北宋末期宦官 | 程光裕 | 民國62年06月 |
陳明台 | 10 | 慶曆改革和北宋仁宗時代的士大夫政治 | 宋 晞 | 民國62年06月 |
樊信源 | 10 | 清代臺灣民間械鬥之研究 | 張炳南 | 民國62年06月 |
凌公山 | 10 | 博物館資料的登錄與編目研究 | 方同生 | 民國62年06月 |
兵頭和美 | 10 | 徐福與日本 | 梁嘉彬 | 民國62年08月 |
栗國成 | 10 | 中國抗戰前的學生運動(一九三一至一九三六 ) | 吳相湘 | 民國63年06月 |
郭黛琍 | 11 | 民報的始末及其言論的分析 | 李雲漢 | 民國63年06月 |
莊芳榮 | 11 | 叢書之編刊及近二十五年來編刊情形之總結 | 楊家駱 | 民國63年06月 |
陳大明 | 12 | 國父孫中山先生護法始末 | 郭榮趙 | 民國64年06月 |
黃之台 | 12 | 近三十年來臺灣茶葉產銷之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65年07月 |
吳水吉 | 13 | 從乙未臺灣抗日運動看臺灣民族運動之性質 | 程光裕 | 民國65年06月 |
蔡敏崑 | 13 | 民國早期的職業教育運動 | 郭榮趙 | 民國65年07月 |
方國安 | 13 | 清末民初中國軍國民教育之研究 | 瞿立鶴 | 民國65年07月 |
陳茂進 | 13 | 鄭聲之研究 | 楊家駱 | 民國65年05月 |
馮維軍 | 13 | 韋棣華與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 宋 晞 | 民國65年06月 |
蔡相煇 | 13 | 臺灣寺廟與地方發展之關係 | 程光裕 | 民國65年06月 |
李淑智 | 13 | 章炳麟與辛亥革命 | 宋 晞 | 民國65年06月 |
鄭均 | 14 | 詩經中所反映的周代農業與農業社會 | 程光裕 | 民國66年06月 |
劉安寧 | 14 | 東漢光武帝中興時南方的形勢 | 傅樂成 | 民國66年06月 |
簡笙簧 | 14 | 粵漢鐵路全線通車與抗戰的關係 | 李毓澍 | 民國66年06月 |
郭麗玲 | 14 | 中國圖書館教育機構專業課程之發展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66年06月 |
賴福順 | 14 | 清初綠營兵制 | 宋 晞 | 民國66年06月 |
羅獨修 | 14 | 春秋時代的盟誓研究 | 黎東方 | 民國66年06月 |
陳長榮 | 14 | 戴傳賢與中國國民黨改組 | 郭榮趙 | 民國66年06月 |
張素碧 | 14 | 兒童圖書館館藏之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66年06月 |
陳玫杏 | 14 | 東晉南朝時代荊揚二州之開發 | 傅樂成 | 民國66年06月 |
張達夫 | 11 | 陳其美與中國革命 | 程光裕 | 民國66年07月 |
安嘉芳 | 14 | 「新世紀」之始末及其言論之分析 | 黃季陸 | 民國66年07月 |
韓華 | 13 | 梁啟超思想由文化主義轉到國家主義之探討 | 宋 晞 | 民國67年06月 |
吳昌廉 | 15 | 漢居延甲渠障塞研究 | 馬先醒 | 民國67年06月 |
張壽仁 | 15 | 「居延漢簡」吏卒籍貫之地理分布 | 馬先醒 | 民國67年06月 |
孔令謹 | 15 | 左宗棠與清季邊疆交涉 | 梁嘉彬 | 民國67年06月 |
王震邦 | 13 | 清末民意趨向初探 | 宋 晞 | 民國67年07月 |
周絹艷 | 15 | 張之洞的洋務思想 | 程光裕 | 民國67年07月 |
曹嘉琪 | 15 | 中國唯一之女皇帝──武則天政治事業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67年07月 |
汪仙陵 | 15 | 縣市文化中心圖書館與博物館籌設方式之研究 | 王振鵠、王秋土 | 民國67年07月 |
張梅燕 | 15 | 明太祖設置國子監及其作用 | 宋 晞 | 民國68年01月 |
熊秉純 | 16 | 王韜研究 | 李守孔 | 民國68年06月 |
馬青萍 | 16 | 于謙之研究 | 張治安 | 民國68年06月 |
薛理桂 | 16 | 圖書館標題目錄之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68年06月 |
周雪玉 | 16 | 施琅之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68年06月 |
李玉繁 | 16 | 我國現行出版品呈繳制度之探討 | 王振鵠 | 民國68年06月 |
劉鵬佛 | 16 | 譚延闓與民初政權 | 程光裕 | 民國68年06月 |
范光淡 | 15 | 李鴻章之海防運動及其後果 | 梁嘉彬 | 民國68年07月 |
林淑玲 | 16 | 臺灣地方性歷史博物館之研究 | 王秋土、阮昌銳 | 民國68年07月 |
項秋華 | 16 | 前漢宮殿建制對政局的影響 | 馬先醒 | 民國68年07月 |
林清芬 | 16 | 庚子拳亂後(西元一九O一至一九一一)清廷教育政策研究 | 宋 晞 | 民國68年07月 |
王淑瑞 | 16 | 李泌與中唐政局 | 王吉林 | 民國68年07月 |
安碧蓮 | 16 | 況鍾對明初蘇州社會經濟之改革 | 程光裕 | 民國68年07月 |
張建隆 | 16 | 革命的岐見:一八九六~一九一二 | 李守孔 | 民國69年06月 |
謝敏聰 | 17 | 明清北京的城垣與宮闕之研究 | 李守孔 | 民國69年06月 |
黃珧玲 | 17 | 清末新教士在中國的社會事業探討 | 王聿均 | 民國69年06月 |
郭崇武 | 15 | 清代海關關務與中央政府財政關係之研究 | 宋 晞 | 民國69年07月 |
曹中平 | 17 | 清季直隸教務與拳亂 | 李守孔 | 民國69年07月 |
顧力仁 | 17 | 永樂大典及其輯佚書之研究 | 楊家駱 | 民國69年07月 |
司馬明明 | 17 | 歷史博物館教育功能之研究 | 司 琦、王秋土 | 民國69年07月 |
何培夫 | 17 | 楊廷理臺灣治績考 | 黃典權 | 民國69年07月 |
蔣義斌 | 17 | 史浩研究──兼論南宋孝宗朝政局及學術 | 宋 晞 | 民國69年07月 |
蔡慧瑛 | 17 | 論宋真宗「大中祥符」策略運用 | 宋 晞 | 民國69年07月 |
中村治實 | 17 | 民本主義者吉野作造中國觀之研究 | 梁嘉彬 | 民國69年07月 |
王婷婷 | 17 | 清末女子教育思想 | 李雲漢 | 民國70年01月 |
蔡泰彬 | 18 | 夏原吉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70年06月 |
林品香 | 18 | 我國歷代活字版印刷史研究 | 吳哲夫 | 民國70年06月 |
張起厚 | 18 | 五十年代蘇聯大眾圖書館事業批判 | 王振鵠 | 民國70年06月 |
辛法春 | 18 | 明沐英及其後裔與中國雲南之開發 | 梁嘉彬 | 民國70年06月 |
何智霖 | 18 | 南宋初年四川財經政策之演變 | 程光裕 | 民國70年06月 |
林元春 | 18 | 戶外文化史博物館之研究 | 王秋土 黃典權 | 民國70年06月 |
簡復振 | 17 | 清末新式教育經費的籌措及其來源 | 宋 晞、莊吉發 | 民國70年07月 |
劉欣 | 17 | 漢代西域都護功能及其統屬組織 | 馬先醒 | 民國70年07月 |
劉臺平 | 18 | 晚清督撫同城分析 | 繆全吉 | 民國70年07月 |
何揚 | 18 | 圖書館自動化作業及發展史研究 | 李德竹 | 民國70年07月 |
陳鴻琦 | 18 | 前漢兵器初探 | 馬先醒 | 民國70年07月 |
張家昀 | 18 | 上海商團的研究 | 李毓澍 | 民國71年01月 |
何永成 | 17 | 唐代神策軍研究──兼論神策軍與中晚唐政局 | 王吉林 | 民國71年06月 |
耿慧玲 | 17 | 周代婦女生活 | 黎東方 | 民國71年07月 |
蔡尤惠 | 19 | 宋代福建路的對外關係 | 宋 晞 | 民國71年07月 |
謝政憲 | 19 | 晚清經營新疆之研究 | 李守孔 | 民國71年07月 |
駱芬美 | 19 | 三楊與明初政治 | 程光裕 | 民國71年07月 |
孫靜媚 | 19 | 唐憲宗時期的宰相──從君相看元和中興 | 王吉林 | 民國71年07月 |
廖幼華 | 19 | 初唐河東研究──對外政策的採討 | 王吉林 | 民國71年07月 |
楊濬津 | 19 | 沈葆楨與晚清自強運動 | 李守孔 | 民國71年07月 |
張火木 | 19 | 蔡元培與國立北京大學(一九一二~一九二七) | 宋 晞 | 民國71年07月 |
林清華 | 18 | 袁同禮先生與近代中國的圖書館事業之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72年06月 |
王莉華 | 18 | 明代王錫爵研究 | 宋 晞 | 民國72年06月 |
韓桂華 | 19 | 論宋代官府工場之組織及其物料、工匠來源 | 朱重聖 | 民國72年06月 |
張璉 | 19 | 明代中央政府刻書研究 | 吳哲夫 | 民國72年06月 |
鄭俊彬 | 20 | 明代廣東經濟發展之研究 | 宋 晞 | 民國72年06月 |
方志強 | 20 | 長孫無忌與初唐政治 | 王吉林 | 民國72年06月 |
曾賢熙 | 20 | 唐代前期對安西四鎮的經營 | 王吉林 | 民國72年06月 |
陳立文 | 20 | 居里兩度使華與戰時中美外交關係之研究 | 李守孔 | 民國72年06月 |
張慧安 | 20 | 陳誠與臺灣土地改革 | 閻沁恆 | 民國72年06月 |
卓克華 | 20 | 清代臺灣行郊之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72年06月 |
方弘仁 | 20 | 明代中期與土魯番之關係 | 程光裕 | 民國72年06月 |
郭淑吟 | 20 | 楊一清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72年06月 |
陳埩淑 | 20 | 李賢之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72年06月 |
尚世昌 | 20 | 中共南昌暴動之研究 | 宋 晞 | 民國72年06月 |
宋豫卿 | 18 | 秦司空研究──以睡虎地秦簡資料為主 | 馬先醒 | 民國72年07月 |
林呈潢 | 19 | 我國書目控制及其發展史 | 王振鵠 | 民國72年07月 |
宋肅懿 | 20 | 唐代長安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72年07月 |
方仁 | 20 | 國際標準書目著錄發展史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72年07月 |
江天健 | 20 | 北宋陝西路貿易及商人活動 | 程光裕 | 民國72年12月 |
黃晴文 | 20 | 中國古代書院制度及其刻書探討 | 吳哲夫 | 民國73年01月 |
林柏維 | 21 | 臺灣文化協會之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73年06月 |
王振勳 | 21 | 三十年來臺灣地區兒童讀物出版發展史 | 王振鵠 | 民國73年06月 |
黃煥堯 | 21 | 清代臺灣番人與地方治安之關係 | 程光裕 | 民國74年06月 |
郁維明 | 21 | 明代周忱對江南地區經濟社會的改革 | 程光裕 | 民國74年06月 |
陳玲 | 21 | 明初北方邊防的經營與邊患的研究 | 宋 晞 | 民國74年06月 |
陳允成 | 21 | 明代鋪戶之研究 | 宋 晞 | 民國74年06月 |
廖瑞銘 | 21 | 余子俊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74年06月 |
盧孝齊 | 21 | 中國基督教鄉村建設運動 | 楊懋春 | 民國74年06月 |
盧胡彬 | 21 | 清代臺灣方志之研究 | 程光裕 | 民國74年06月 |
莫嘉廉 | 20 | 元代刻書研究 | 吳哲夫 | 民國75年01月 |
張增信 | 21 | 明季東南中國的海上活動 | 梁嘉彬 | 民國75年06月 |
曾堃賢 | 21 | 日據時代臺灣區公共圖書館事業之研究 | 黃世雄 | 民國75年06月 |
陳文豪 | 21 | 漢代大司農研究 | 黎東方 | 民國75年06月 |
計文德 | 21 | 從四庫全書探究明清間輸入之西學 | 吳哲夫 | 民國75年06月 |
賴鼎銘 | 22 | 從美國政府機構科技資料庫的發展探討中華民國地區科技資料庫發展的途徑 | 黃世雄 | 民國75年06月 |
張憲生 | 22 | 開元占經的曆術觀念 | 王吉林 | 民國75年06月 |
梁國真 | 22 | 從典籍金文綜論西周之衰亡 | 王仲孚 | 民國75年06月 |
賴建成 | 22 | 吳越佛教之發展 | 朱重聖 | 民國75年06月 |
吳美慧 | 22 | 唐代的東都──洛陽轉輸經濟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75年06月 |
李家駒 | 22 | 中國古代圖書典藏管理的研究 | 吳哲夫 | 民國75年06月 |
丁筱媛 | 22 | 漢代厚葬風氣之研究 | 韓復智 | 民國75年06月 |
陳亦榮 | 22 | 清代漢人在臺灣地區遷徙之研究 | 楊家駱 | 民國75年06月 |
宋雪芳 | 22 | 我國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發展之研究 | 黃世雄 | 民國75年06月 |
郭啟瑞 | 23 | 唐代後期關中防衛形勢之演變 | 王吉林 | 民國75年06月 |
甯雲霞 | 23 | 唐代陸贄之政治思想與事功 | 王吉林 | 民國75年06月 |
黃運喜 | 22 | 會昌法難研究──以佛教為中心 | 王吉林 | 民國76年01月 |
楊淑洪 | 22 | 唐代前後期財政權責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76年01月 |
蕭頻盛 | 22 | 美國公共圖書館服務標準之沿革 | 王振鵠 | 民國76年06月 |
毛金陵 | 22 | 北洋直系軍隊之研究 | 王綱領、陳存恭 | 民國76年06月 |
孫宏仁 | 23 | 明代西安府地區之疆域交通農業與學術 | 程光裕 | 民國76年06月 |
俞垣濬 | 23 | 北宋前期太湖流域賦稅之研究 | 宋 晞 | 民國76年06月 |
王巧燕 | 23 | 圖書館合作採訪制度發展史之研究 | 黃世雄 | 民國76年06月 |
莊麗蘭 | 23 | 臺灣光復後公共圖書館的發展史 | 王振鵠 | 民國76年06月 |
蘇國榮 | 24 | 國民小學圖書館經營之研究──臺北市國民小學圖書館現況調查為例 | 王振鵠 | 民國76年06月 |
錢月蓮 | 23 | 蔣夢麟與臺灣農業農村之復興 | 王綱領 | 民國77年01月 |
沈新民 | 23 | 清丁丙及其善本書室藏書志研究 | 吳哲夫 | 民國77年06月 |
陳欽育 | 24 | 唐代茶葉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77年06月 |
吳瑞秀 | 24 | 清末各省官書之研究 | 吳哲夫 | 民國78年01月 |
陳政吉 | 24 | 華盛頓會議後至北伐前英國對南方政府之研究 | 王綱領 | 民國78年01月 |
宋美珍 | 24 | 美國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發展史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78年01月 |
藍俊洋 | 22 | 周代漢水流域之開發 | 王 恢 | 民國78年06月 |
江美英 | 23 | 裴度與中晚唐政局 | 雷家驥 | 民國78年06月 |
廖賢娟 | 25 | 我國期刊中心設置之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78年06月 |
王美惠 | 25 | 善導大師之研究 | 陳清香 | 民國78年06月 |
王怡辰 | 25 | 中晚唐榷鹽與政局的關係 | 王吉林 | 民國78年06月 |
李仕德 | 25 | 北伐前後中英外交關係之研究 | 王綱領 | 民國78年06月 |
康才媛 | 25 | 安史亂前隴右地區的國防關係 | 王吉林 | 民國78年06月 |
林偉洲 | 25 | 晚唐財稅與政局演變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78年06月 |
吳靜梅 | 24 | 唐代德順憲三朝翰林學士及其政局 | 王吉林 | 民國78年12月 |
林輝 | 25 | 清代內蒙古放墾之研究 | 李毓澍 | 民國79年06月 |
黃國琴 | 25 | 圖書館出版品交換工作的探討 | 黃世雄 | 民國79年06月 |
鄭雍明 | 25 | 江西時期中共農業經濟政策(一九三O~一九三四) | 陳永發 | 民國79年06月 |
詹宗祐 | 26 |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鄴城 | 王吉林 | 民國79年06月 |
蘇伯強 | 24 | 唐代進士與黨爭 | 王吉林 | 民國80年06月 |
李汾陽 | 26 | 清代蠲恤制度之研究 | 陳捷先 | 民國80年06月 |
湯志敏 | 26 | 明代嘉隆萬三朝的反王學運動 | 王家儉 | 民國80年06月 |
林慧萍 | 26 | 漢末遼東公孫氏與曹魏的關係 | 孫同勛 | 民國80年06月 |
周又芳 | 26 | 美國心理史學研究 | 孫同勛 | 民國80年06月 |
陳祈伍 | 26 | 近代寧波地區社會經濟史(一八四O~一九三O) | 賴澤涵 | 民國80年06月 |
陳登武 | 26 | 唐代司法制度研究──以大理寺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80年06月 |
桂齊遜 | 26 | 唐代河東軍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0年06月 |
謝英從 | 26 | 永靖一個彰化平原鄉鎮社會發展史 | 王綱領 | 民國80年06月 |
陳美惠 | 26 | 閻錫山與山西村政(一九一七~一九三七) | 陳存恭 | 民國80年06月 |
簡耀東 | 26 | 我國圖書館法之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80年06月 |
嚴鼎忠 | 26 | 國立北平圖書館之研究 | 王振鵠 | 民國80年06月 |
廖正雄 | 27 | 杜佑『通典』的編纂創新及其史學思想 | 王吉林 | 民國80年06月 |
蕭麗玲 | 26 | 晚明版畫與戲曲和文學的關係──以琵琶記為例 | 石守謙 | 民國80年12月 |
李珍珊 | 27 | 臺灣地區科技資料網之規劃研究 | 黃世雄 | 民國80年12月 |
王慈美 | 27 | 公共圖書館對老年的服務之研究 | 楊美華 | 民國80年12月 |
林天人 | 26 | 泗上十二諸侯考 | 王仲孚 | 民國81年06月 |
李世偉 | 26 | 中共與民間文化(一九三五~一九四八) | 陳永發 | 民國81年06月 |
林正方 | 27 | 日據時期宜蘭地區初等教育之研究 | 賴澤涵 | 民國81年06月 |
陶錫亮 | 27 | 安史亂前六部尚書遷轉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1年06月 |
許世融 | 27 | 宋代川鹽的生產管理運銷及其對社會經濟之影響 | 宋 晞 | 民國81年06月 |
吳仁棠 | 27 | 清末『申報』的社論──政治層面評析(一八七二~一九五O) | 王綱領 | 民國81年06月 |
陳素月 | 27 | 唐代監軍制度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1年06月 |
鄭仁台 | 27 | 清末浙江地區革命運動之研究 | 王綱領 | 民國81年06月 |
許素梅 | 28 | 圖書館義工組織環境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 | 賴鼎銘 | 民國81年06月 |
姜竹如 | 28 | 唐代政局與李勣 | 王吉林 | 民國81年06月 |
吳茉朱 | 28 | 隔空教育大學圖書館服務之研究──以我國國立空中大學為例 | 薛理桂 | 民國81年12月 |
張珮玢 | 28 | 宋代的商業發展與商人地位之轉變 | 宋 晞 | 民國81年12月 |
鄧淑玲 | 28 | 宋代婚姻制度及其研究 | 宋 晞 | 民國82年06月 |
萬靄雲 | 28 | 宋代命婦之研究 | 宋 晞 | 民國82年06月 |
史台麗 | 28 | 晚清時期山西省的教務與教案 | 陳存恭 | 民國82年06月 |
謝德隆 | 28 | 唐代前期對關內道北部的經營 | 王吉林 | 民國82年06月 |
溫玉玲 | 28 | 宋元時期銅錢外流之研究 | 宋 晞 | 民國82年06月 |
陳郁玫 | 28 | 宋代客戶的由來及其演變 | 宋 晞 | 民國82年06月 |
李淑媛 | 29 | 唐代婦女之法律地位 | 王吉林 | 民國82年06月 |
林本博 | 29 | 韓愈的教育思想 | 王吉林 | 民國82年06月 |
張圍東 | 29 | 臺灣總督府圖書館之研究 | 曹永和 | 民國82年06月 |
許明珠 | 28 | 臺北縣立文化中心設置『臺北縣歷史博物館』之研究 | 王秋土、曹永和 | 民國82年12月 |
傅安良 | 28 | 唐代的縣與縣令 | 王吉林 | 民國82年12月 |
閻萬清 | 28 | 台北盆地邊緣鄉鎮發展之研究──以泰山鄉為例 | 尹章義 | 民國82年12月 |
文鏞盛 | 28 | 漢代巫人社會地位之研究 | 韓復智 | 民國82年12月 |
陳雅貞 | 28 | 《大唐內典錄》──目錄體例探究 | 陳清香 | 民國82年12月 |
劉淮 | 29 | 湖南省憲運動及其影響 | 胡春惠 | 民國82年12月 |
侯財安 | 29 | 清末刑制變革之研究 | 林咏榮 | 民國82年12月 |
蔡金燕 | 29 | 兩岸圖書館學教育之比較研究 | 盧荷生 | 民國82年12月 |
鄧永祥 | 28 | 房玄齡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3年06月 |
闞大成 | 29 | 中晚唐藩鎮地方政府中央化之研究──以宣武軍節度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83年06月 |
劉明憲 | 29 | 省港大罷工、封鎖及抵制英貨運動之研究 | 賴澤涵 | 民國83年06月 |
陳建德 | 29 | 西方圖書館學在中國的傳佈及其發展 | 賴鼎銘 | 民國83年06月 |
吳明儒 | 29 | 中國僧侶西行求法研究──以義淨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83年06月 |
金相範 | 29 | 唐代封禪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3年06月 |
翁廉躬 | 30 | 安史亂後內遷的平盧軍人 | 王吉林 | 民國83年12月 |
曹乙帆 | 30 | 兩漢魏晉時期西南地區之研究 | 孫同勛 | 民國83年12月 |
王嘉龍 | 30 | 孫星衍及其孫氏祠堂書目之研究 | 吳哲夫 | 民國83年12月 |
楊肇龍 | 28 | 京兆韋氏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4年06月 |
趙廣暉 | 30 | 唐代樂志十部伎之研究 | 莊本立、王吉林 | 民國84年06月 |
陳正明 | 30 | 清季福建安溪大坪高、張、林三姓移墾台北之研究 | 宋光宇 | 民國84年06月 |
呂志明 | 30 | 魏晉五涼時期河西政治之研究 | 孫同勛 | 民國84年06月 |
李君星 | 30 | 經安會與台灣工業的發展 | 林滿紅 | 民國84年06月 |
周義雄 | 30 | 五代時期的吳越 | 王吉林 | 民國84年06月 |
高宗仁 | 30 | 兩岸法的歷史沿革兼談婚姻及繼承 | 張溯崇 | 民國84年06月 |
陳振盛 | 32 | 唐宋山水畫的景與觀 | 莊申慶 | 民國84年06月 |
賴珍寧 | 29 | 日治時期台灣思想控制法令之研究 | 賴澤涵 | 民國84年12月 |
鍾漢清 | 30 | 台灣地區醫師、律師與圖書館員專業化程度之比較研究 | 賴鼎銘 | 民國84年12月 |
沈之昱 | 29 | 兩晉之際涼州政權之研究 | 孫同勛 | 民國85年06月 |
姜克俊 | 29 | 契丹帝國之民族政策研究 | 王明蓀 | 民國85年06月 |
許金秋 | 29 | 新莽時期學者社會研究 | 馬先醒 | 民國85年06月 |
陳逢申 | 29 | 抗戰時期重慶的社會變遷 | 賴澤涵 | 民國85年06月 |
張惠珠 | 30 | 盛清時期四川常平倉之研究 | 陳捷先 | 民國85年06月 |
高逸華 | 30 | 唐代佛教寺院功能之探討 | 王吉林 | 民國85年06月 |
黃淑雯 | 31 | 李克用研究 | 何永成 | 民國85年06月 |
謝東志 | 31 | 南朝僧人法雲之研究 | 蔣義斌、釋恆清 | 民國85年06月 |
邱淑妍 | 31 | 臺灣地區學術圖書館大陸出版品整理之研究 | 鄭恆雄 | 民國85年06月 |
羅文星 | 31 | 漢末曹魏時期的冀州士族 | 孫同勛 | 民國85年06月 |
陳淑惠 | 31 | 宋代明州的海上商業發展──以日本、高麗二國為主 | 宋 晞 | 民國85年06月 |
李恩敬 | 31 | 高麗青瓷起源技法研究──以耀州窯之關係為主兼論其他中國窯系之關係── | 劉良佑 | 民國85年06月 |
晏明強 | 32 | 晚宋社經困局與景定公田法研究(A.D.1208~1279) | 黃繁光 | 民國85年06月 |
游維真 | 32 | 一九三七~一九四一年中美外交關係 | 王綱領、陳存恭 | 民國85年06月 |
陳煜嶙 | 32 | 沈宗瀚與臺灣農業發展 | 張瑞德 | 民國85年06月 |
林雅青 | 32 | 抗戰前期中英外交關係之研究(1937-1941) | 王綱領、陳存恭 | 民國85年06月 |
黃中青 | 32 | 明代海防的水寨與遊兵──浙閩粵沿海島嶼防衛的建制與解體 | 吳智和 | 民國85年06月 |
許純蓮 | 31 | 唐代政治與文化互動的關係──以宰相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85年12月 |
張綠薇 | 31 | 戰後警政的接收與重建──中樞遷臺前後警政發展之探討 | 王吉林、陳立中 | 民國85年12月 |
林速禎 | 30 | 台灣地區文化中心圖書館館藏特色管理之研究 | 楊美華 | 民國86年06月 |
王元仲 | 30 | 我國國立空中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資源共享之研究 | 薛理桂 | 民國86年06月 |
秋先鎬 | 30 | 漢新之際的緯學與古文經學 | 馬先醒 | 民國86年06月 |
李安彬 | 31 | 司馬氏家族與曹魏政權關係之研究 | 孫同勛 | 民國86年06月 |
朱祖德 | 31 | 唐代淮南道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6年06月 |
董瑞芙 | 31 | 戰前國共關係之研究 | 李英明 | 民國86年06月 |
陳秀娟 | 32 | 政治與藝術──元初之文人畫家 | 莊申慶 | 民國86年06月 |
吳昆儒 | 32 | 特納的史學理論 | 孫同勛 | 民國86年06月 |
陳蕙滿 | 32 | 臺灣地區文化中心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之研究 | 楊美華 | 民國86年06月 |
何培齊 | 33 | 王國維對京都學派的影響 | 馬先醒 | 民國86年06月 |
宋天瀚 | 33 | 論章學誠的方志理論與方法學 | 宋 晞 | 民國86年06月 |
朴炳奎 | 33 | 近代中國對朝鮮門戶開放之影響 | 李朝津 | 民國86年06月 |
陳麗妃 | 33 | 王鐸研究 | 孫同勛 | 民國86年06月 |
連一峰 | 31 | 黎庶昌楊守敬「古逸叢書」研究 | 潘美月 | 民國86年12月 |
高立範 | 31 | 我國圖書館合作有關標準之研究 | 黃世雄 | 民國86年12月 |
丁香蘭 | 31 | 政治大學圖書館第二外語圖書資料使用研究 | 黃世雄 | 民國86年12月 |
吳餘德 | 31 | 中國空軍的建立(民國十七年~二十六年) | 張瑞德 | 民國86年12月 |
林世榮 | 32 | 王壯為先生之書法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86年12月 |
蔡盛琦 | 33 | 先秦兩漢官府藏書考述 | 盧荷生 | 民國86年12月 |
林政忠 | 34 | 唐代的商人──並論政商關係 | 王吉林 | 民國86年12月 |
韓永健 | 33 | 良渚文化之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87年06月 |
李少維 | 33 | 臺灣地區宋代理學學位論文引用文獻分析與特性研究:1958~1996年 | 林孟真 | 民國87年06月 |
林世清 | 33 | 唐代嶺南道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7年06月 |
陳鏘澤 | 33 | 南唐基本國策研究 | 何永成 | 民國87年06月 |
傅惠慧 | 33 | 從《萬歲通天帖》論中古前期瑯琊王氏書法事業 | 黃緯中 | 民國87年06月 |
王怡超 | 33 | 清末法制改革思想研究──沈家本與《寄簃文存》 | 李朝津 | 民國87年06月 |
林漢洲 | 34 | 西晉政爭研究──以河東賈氏的興衰為例 | 孫同勛 | 民國87年06月 |
黃淑惠 | 34 | 論春秋時期卜筮文化對政治的影響 | 王仲孚 | 民國87年06月 |
高上雯 | 34 | 論春秋齊國稱霸的經濟基礎 | 王仲孚 | 民國87年06月 |
林為楷 | 34 | 明代的江防體制 | 吳智和 | 民國87年06月 |
蔡嘉麟 | 34 | 明代的衛學教育 | 吳智和 | 民國87年06月 |
楊莉莉 | 34 | 張學良與日本在東北地區的擴張(1928~1931) | 李朝津 | 民國87年06月 |
李哲文 | 34 | 三次近衛聲明與盧溝橋事變的擴大 | 李朝津 | 民國87年06月 |
張谷源 | 34 | 宋代鄉書手的研究 | 蔣義斌 | 民國87年06月 |
邵承芬 | 34 | 安史亂後唐代中央政權結構之變化 | 王吉林 | 民國87年06月 |
許晉溢 | 34 | 章學誠撰寫傳記之研究 | 蔣義斌 | 民國87年06月 |
林明忠 | 32 | 北洋時期奉系軍隊之研究(1916~1928) | 張瑞德 | 民國87年12月 |
張世國 | 34 | 曹魏的監察制度 | 孫同勛 | 民國87年12月 |
楊光華 | 34 | 日據時期台灣農民組合之研究 | 戴國煇 | 民國87年12月 |
呂允在 | 34 | 從台灣地區專門圖書館歷史發展探討主題式導向圖書館經營之可行性 | 黃世雄 | 民國87年12月 |
何孟侯 | 34 | 何紹基及其書法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87年12月 |
郝永正 | 33 | 竇融研究 | 馬先醒 | 民國88年06月 |
蕭慧媛 | 35 | 明代的祖制爭議 | 吳智和 | 民國88年06月 |
陳冠至 | 35 | 明代的蘇州藏書—藏書家與藏書生活 | 吳智和 | 民國88年06月 |
趙國光 | 35 | 唐代官場文化與飲酒生活 | 王吉林 | 民國88年06月 |
翁秀芳 | 34 | 隱元禪師研究 | 陳清香 | 民國88年12月 |
譚傳賢 | 35 | 秦漢時期官僚分類研究──以《酷吏列傳》為主 | 陳文豪 | 民國88年12月 |
吳謹伎 | 32 | 唐代財經法律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89年06月 |
劉傳暘 | 35 | 杜魯門政府與中國 | 王綱領 | 民國89年06月 |
陳群元 | 35 | 廣田弘毅的對華政策(一九三三至一九三八) | 李朝津 | 民國89年06月 |
楊志堅 | 35 | 土礱間──台灣地方經濟與人際網路的探討 | 宋光宇 | 民國89年06月 |
張嘉昕 | 35 | 明人的旅遊生活 | 吳智和 | 民國89年06月 |
謝忠志 | 36 | 明代兵備道研究 | 吳智和 | 民國89年06月 |
施富元 | 36 | 漢末社會變動與仕進制度 | 陳文豪 | 民國89年06月 |
黎毓雯 | 36 | 姚興政權與佛教 | 蔣義斌 | 民國89年06月 |
鄭丞良 | 36 | 胡安國春秋傳與公羊傳之比較研究 | 蔣義斌 | 民國89年06月 |
遲瑞君 | 35 | 牛哥漫畫之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89年12月 |
鄭傑光 | 35 | 八二三台海戰役之研究 | 張瑞德 | 民國89年12月 |
魏妙琪 | 36 | 台南開元寺建築藝術探源 | 陳清香 | 民國89年12月 |
許瓊丰 | 36 |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出日本神戶華僑社會概況──以吳錦堂為考察例子 | 戴國煇 | 民國89年12月 |
賴淑美 | 36 | 雲林縣寺廟觀音供像造形之探討 | 陳清香 | 民國89年12月 |
李淑鑫 | 34 | 中國翡翠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90年06月 |
王念西 | 35 | 《資治通鑑》的史觀──以北魏為限(西元二六一~五三四) | 王吉林 | 民國90年06月 |
鍾佳伶 | 36 | 宋代城市治安的管理與維護 | 宋 晞 | 民國90年06月 |
連啟元 | 37 | 明代的獄政管理 | 吳智和 | 民國90年06月 |
呂進貴 | 37 | 明代巡檢制度 | 吳智和 | 民國90年06月 |
黃若惠 | 37 | 唐玄宗時期黃河流域中下游水患 | 王吉林 | 民國90年06月 |
楊適菁 | 37 | 五代禁軍與政權更迭之關係 | 王吉林 | 民國90年06月 |
邱佳慧 | 38 | 道學運動中的劉安世 | 蔣義斌 | 民國90年06月 |
廖益賢 | 35 | 黃道周書法之研究 | 李郁周 | 民國90年12月 |
劉宜長 | 35 | 金門李、蔡、陳宗祠之探討 | 陳清香 | 民國90年12月 |
朱倩如 | 36 | 明人的居家生活 | 吳智和 | 民國90年12月 |
葉宗翰 | 34 | 明代的造船事業──造船發展背景的歷史考察 | 吳智和 | 民國91年06月 |
廖英杰 | 35 | 宜蘭近山地區發展過程之研究(1796~1920)──樟腦、泰雅與叭哩沙平原 | 宋光宇 | 民國91年06月 |
朱浩毅 | 37 | 漢莽諸子與《太史公書》 | 李紀祥 | 民國91年06月 |
蘇莉華 | 37 | 從王鳳儀的女學看中國近代女子教育──從生命自我療癒的觀點出發 | 宋光宇 | 民國91年06月 |
龍玉芬 | 37 | 北埔慈天宮之研究 | 陳清香 | 民國91年06月 |
黃漢文 | 38 | 春秋時代秦穆公稱霸西戎之研究 | 王仲孚 | 民國91年06月 |
師瓊珮 | 38 | 朱子《家禮》對家的理解──以祠堂為探討中心 | 蔣義斌 | 民國91年06月 |
黃相文 | 38 | 好萊塢電影與中國──30年代的電影文化想像 | 李朝津 | 民國91年06月 |
曾志忠 | 38 | 五代時期十國政權的建立──以閩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91年06月 |
林淑敏 | 36 | 老上海的茶館酒樓 | 宋光宇 | 民國91年12月 |
王啟明 | 38 | 1960年代反叛文化對台灣的影響 | 宋光宇 | 民國91年12月 |
黃淑貞 | 36 | 曹秋圃書法研究 | 李郁周 | 民國92年06月 |
梁賢章 | 37 | 宋代邕宜融欽廉五州控管西南地區的軍事與經貿政策 | 宋 晞 | 民國92年06月 |
魏怡昱 | 38 | 王闓運春秋學思想研究 | 李朝津 | 民國92年06月 |
楊昇龍 | 38 | 砂拉越華人的抗日活動(1937~1945) | 黃建淳、朱浤源 | 民國92年06月 |
容易立 | 38 | 北洋時期日本在中國之鐵路政策──洮昂線個案研究 | 李朝津 | 民國92年06月 |
曾秉常 | 38 | 唐代政局與貶官 | 王吉林 | 民國92年06月 |
謝孟俶 | 38 | 北宋院體書法研究 | 黃緯中 | 民國92年06月 |
李信億 | 38 | 台灣寺廟之供具與裝飾藝術──以劍潭古寺為例 | 陳清香 | 民國92年06月 |
譚毅成 | 38 | 中和地區寺廟建築藝術之探討──以廣濟宮、圓通寺為例 | 陳清香 | 民國92年06月 |
陳冠穎 | 39 | 靈太后與北魏政治 | 孫同勛 | 民國92年06月 |
段承恩 | 39 | 從口述歷史看滇緬游擊隊(1950~1961) | 陳立文 | 民國92年06月 |
侯怡利 | 39 | 北宋私人書畫收藏研究 | 黃緯中 | 民國92年06月 |
詹怡娜 | 38 | 明代的旅館事業 | 吳智和 | 民國92年12月 |
黎明昌 | 39 | 刑不上大夫攷 | 羅獨修 | 民國92年12月 |
李少萍 | 39 | 唐代婦女妝飾考 | 王吉林 | 民國92年12月 |
林讌如 | 37 | 明代的奉親怡養──孝道社會生活實踐的一個歷史側面 | 吳智和 | 民國93年06月 |
林芝卿 | 37 | 漢代幾種厭勝玉器之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93年06月 |
蔡幸君 | 37 | 桃竹地區傳統藝文研究──1920〜1945年間活動的考察 | 陳清香 | 民國93年06月 |
張毓玲 | 38 | 明代的歳貢生員 | 吳智和 | 民國93年06月 |
謝清香 | 38 | 清末中央教育行政機關組織改造(1862~1905) | 李朝津 | 民國93年06月 |
朱富琴 | 38 | 朴子配天宮建築裝飾藝術之探討 | 陳清香 | 民國93年06月 |
施秀貴 | 38 | 兩漢人物畫像之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93年06月 |
王偉雄 | 39 | 秦倉制研究 | 陳文豪 | 民國93年06月 |
黃種祥 | 39 | 先秦車戰問題研究 | 羅獨修 | 民國93年06月 |
王中宜 | 39 | 論春秋時代晉國趙氏家族的發展及影響 | 羅獨修 | 民國93年06月 |
陳鏡光 | 39 | 范祖禹《唐鑑》研究 | 蔣義斌 | 民國93年06月 |
黎裕權 | 39 | 駐藏辦事處的設置、功能與影響──兼論國民政府的西藏政策 | 馮明珠 | 民國93年06月 |
葉晨聲 | 39 | 從牛津學堂到淡江中學──一個長老教會學校的個案研究(1872~1956) | 查時傑 | 民國93年06月 |
陳怡君 | 40 | 清代海寧陳家的書法世業 | 黃緯中 | 民國93年06月 |
蔡淑芳 | 40 | 華夏與真賞齋帖研究 | 黃緯中 | 民國93年06月 |
林姵君 | 40 | 板橋大觀書社之探究 | 陳清香 | 民國93年06月 |
林慧敏 | 40 | 從造像記內容管窺隋代的佛教政策 | 陳清香 | 民國93年12月 |
楊佳正 | 37 | 宋代茶碗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94年06月 |
鄒信勝 | 37 | 明代的福建藏書──藏書家的藏書活動與藏書生活 | 吳智和 | 民國94年06月 |
張允芸 | 38 | 畫裏春秋──以乾隆的繪畫看乾隆 | 莊吉發 | 民國94年06月 |
黃文伶 | 38 | 中國世界觀的轉變──從小方壺齋輿地叢鈔看晚清的外國史地研究 | 李朝津 | 民國94年06月 |
邱慧貞 | 38 | 晚清對民族意識的詮釋──以劉師培為研究 | 李朝津 | 民國94年06月 |
林加豐 | 40 | 宋代邸店研究 | 韓桂華 | 民國94年06月 |
黃溫良 | 40 | 晚清的漢字拼音化運動 | 李朝津 | 民國94年06月 |
岑丞丕 | 40 | 先秦兵陰陽家問題探論 | 羅獨修 | 民國94年06月 |
施閎勛 | 40 | 卑南文化玉器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94年06月 |
賴世賢 | 40 | 唐代政局盛衰轉變時期──以穆宗長慶朝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94年06月 |
林利隆 | 40 | 明人的舟遊生活──南方文人水上生活文化的開展 | 吳智和 | 民國94年06月 |
戴順居 | 40 | 明人的強盜案件──判牘中所反映的民間社會治安問題 | 吳智和 | 民國94年06月 |
傅璿華 | 40 | 從戰火中孕育理想:中國對聯合國成立的看法(1941~1945) | 李朝津 | 民國94年06月 |
陳金城 | 41 | 劉知幾及其《史通》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94年06月 |
蘇怡文 | 40 | 鹿港傳統寺廟前殿秀面裝飾藝術探究 | 陳清香 | 民國94年12月 |
洪文琪 | 41 | 姚察父子修撰梁、陳二書之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94年12月 |
吳宏哲 | 41 | 論君相政治理念的差異──以張九齡罷相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94年12月 |
龍柏濤 | 41 | 從魏晉士族到唐代科舉──以瑯琊臨沂顏氏為例 | 王吉林 | 民國94年12月 |
蔡元唯 | 41 | 林語堂研究:從政府的批判者到幽默的獨立作家(1923~1936年) | 王綱領 | 民國94年12月 |
陳孝田 | 41 | 三國宗室研究 | 孫同勛 | 民國94年12月 |
曾明德 | 39 | 陽明學:以傳習錄與年譜為中心 | 李紀祥 | 民國95年06月 |
陳旭翔 | 39 | 二次大戰時期的中國與印度關係 | 李朝津 | 民國95年06月 |
廖碧珠 | 39 | 1940年代中國與越南關係之研究 | 李朝津 | 民國95年06月 |
阮寧 | 39 | 明清新倫理論述的建構──以「三言」等小說文本為場域的分析 | 盧建榮 | 民國95年06月 |
丁明範 | 40 | 明代的樂戶生活──樂籍制度的管理與青樓文化的蔚興 | 吳智和 | 民國95年06月 |
王國泰 | 40 | 論「以孝治天下」與兩漢政治、制度 | 陳文豪 | 民國95年06月 |
林志亮 | 41 | 日治時期台灣煉鋁工業之研究──以「日本鋁株式會社」在台灣生產為中心 | 陳鵬仁 | 民國95年06月 |
王愛玲 | 41 | 尒朱氏與北魏政治 | 孫同勛 | 民國95年06月 |
劉佳虹 | 41 | 五至九世紀佛教衝擊下的親情/家族價值的位移及其轉變 | 盧建榮 | 民國95年06月 |
林柏州 | 42 | 香港武俠漫畫所透顯的中國性與後殖民狀況 | 盧建榮 | 民國95年06月 |
許春櫻 | 41 | 清代御史江春霖研究──兼論其詩文及書法 | 陳清香 | 民國95年12月 |
劉麗君 | 41 | 河西地區與唐代國勢興衰之探究 | 王吉林 | 民國95年12月 |
蔡志豪 | 42 | 十七~二十世紀初中國法律文化的實踐與想像 | 盧建榮 | 民國95年12月 |
楊瑞春 | 42 | 中國國民黨大陸工作研究(1950~1990) | 尹章義 | 民國95年12月 |
王湘慧 | 40 | 八德三元宮之探究 | 陳清香 | 民國96年06月 |
徐理夏 | 40 | 玉製玦形器研究──以新石器時代至春秋時代為時段 | 王大智 | 民國96年06月 |
高靖旻 | 41 | 王羲之愛鵝研究 | 黃緯中 | 民國96年06月 |
王士豪 | 42 | 唐代「翰林學士」與相權──從不定制到使職化 | 王吉林 | 民國96年06月 |
黃釋賢 | 42 | 秦漢時期的吏 | 陳文豪 | 民國96年06月 |
余昆霖 | 42 | 秦漢環境生態保護研究 | 陳文豪 | 民國96年06月 |
鄭麗君 | 42 | 魁星信仰及其造型藝術 | 陳清香 | 民國96年06月 |
顏勝駿 | 42 | 試論秦始皇的歷史評價與教學 | 王仲孚 | 民國96年06月 |
蔣政緯 | 42 | 南唐國主的書畫政策 | 黃緯中 | 民國96年06月 |
王郁德 | 42 | 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文化塑造──以教科書為探討中心 | 盧建榮 | 民國96年06月 |
李曉培 | 43 | 唐代入道女性世界中的性別與情欲 | 盧建榮 | 民國96年06月 |
劉偉君 | 43 | 敘事與台灣棒球文化的記憶建構(1945~2006) | 盧建榮 | 民國96年06月 |
劉怡君 | 43 | 羅東的劉氏宗親與其地方關係 | 王怡辰 | 民國96年06月 |
林郁溶 | 41 | 容共時期的上海工人運動──從同鄉、幫會與政黨談起 | 陳立文 | 民國96年12月 |
李怡靜 | 41 | 兩宋園林的文化與政治 | 盧建榮 | 民國96年12月 |
林伃芹 | 41 | 明代的妖言惑眾──帝制時代異端現象的歷史考察與剖析 | 吳智和 | 民國96年12月 |
鄧經豫 | 41 | 台灣鳳梨產製及外銷的變遷(1950~1980) | 王怡辰 | 民國97年06月 |
黃懷之 | 42 | 中韓宗屬貿易關係(1882~1895) | 李朝津 | 民國97年06月 |
曾威智 | 43 | 宋代毛皮貿易 | 韓桂華 | 民國97年06月 |
蕭旭均 | 43 | 學衡派的歷史觀 | 蔣義斌 | 民國97年06月 |
林怡秀 | 43 | 唐代書法家張旭之研究 | 黃緯中 | 民國97年06月 |
黃岳斌 | 43 | 邵雍《皇極經世書》研究 | 李紀祥 | 民國97年06月 |
萬國平 | 44 | 宋代救災文化研究 | 盧建榮 | 民國97年06月 |
沈柏宏 | 44 | 唐代驅疫行動及其文化資源憑藉 | 盧建榮 | 民國97年06月 |
李崇銘 | 44 | 臺南市「鷲嶺」地區發展研究 | 尹章義 | 民國97年06月 |
許晴茹 | 44 | 淚水一甲子──台灣眼淚的歷史,1945~2005 | 盧建榮 | 民國97年06月 |
高莉清 | 44 | 嫁入豪門:鮮卑公主的婚姻、家庭與政治 | 盧建榮 | 民國97年06月 |
蔡基祥 | 42 | 官場、官箴與官術:清代基層官員實務知識的生產與流傳 | 李朝津、陳熙遠 | 民國97年12月 |
張瑛琳 | 42 | 『世界日報』於對日抗戰前的輿論走向 | 王綱領 | 民國97年12月 |
梁力平 | 43 | 台灣省級議會在臺灣民主發展中的地位──以中央增補選以前為期 | 陳立文 | 民國97年12月 |
甘中吾 | 44 | 北洋軍對袁世凱稱帝態度之研究 | 陳鵬仁 | 民國97年12月 |
林芝仰 | 42 | 明代的旅遊指南 | 吳智和 | 民國98年06月 |
莊玉茹 | 42 | 臺灣橋梁型式研究──以日治時期橋樑老照片及明信片為例 | 陳鵬仁 | 民國98年06月 |
藍雅惠 | 42 | 明清達摩圖像研究 | 陳清香 | 民國98年06月 |
蕭文堂 | 42 | 秦漢郵驛制度 | 陳文豪 | 民國98年06月 |
田明揚 | 43 | 環首刀的形制研究──以漢代、三國、魏晉南北朝為探討時段 | 王大智 | 民國98年06月 |
黃藍婷 | 43 | 宋代士人香文化研究 | 黃緯中 | 民國98年06月 |
胡婷婷 | 44 | 劉宋文帝與北魏太武帝之河南爭戰 | 王吉林 | 民國98年06月 |
楊雨亭 | 44 | 國共鬥爭史中的憎恨(1927~1949) | 盧建榮 | 民國98年06月 |
李純瑩 | 44 | 漢代升天思想探討 | 陳清香 | 民國98年06月 |
趙婉君 | 44 | 宋代襄陽地區區域研究──以社會文化為探討中心 | 韓桂華 | 民國98年06月 |
陳瑛 | 44 | 敦煌唐代石窟天王力士圖像溯源 | 陳清香 | 民國98年06月 |
莊士賢 | 44 | 從老舍長篇小說看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的走向 | 邵玉銘 | 民國98年06月 |
林岳樞 | 45 | 漢初的政治局勢論析 | 陳文豪 | 民國98年06月 |
林景復 | 45 | 經營靈山──黃山品牌的形塑 | 盧建榮 | 民國98年06月 |
吳鴻宜 | 45 | 明代杭州旅遊的興盛及其旅遊文化的打造 | 盧建榮 | 民國98年06月 |
張敬 | 45 | 林‧亨特的歷史撰述及其對中國史研究的影響 | 盧建榮 | 民國98年06月 |
邱癸菁 | 42 | 施乾與愛愛寮 | 尹章義 | 民國98年12月 |
楊俊鴻 | 43 | 日本保守派勢力對二次大戰行為辯護之研究──以南京大屠殺為例 | 邵玉銘 | 民國98年12月 |
柯思慧 | 44 | 從馬相伯到方豪──中國知識份子與天主教士的思想衝激與傳教、教育事業 | 尹章義 | 民國98年12月 |
杜志威 | 45 | 東漢末年的涼州諸將 | 王吉林 | 民國98年12月 |
黃偉廷 | 44 | 唐宋姦罪之研究 | 桂齊遜 | 民國99年06月 |
劉世頡 | 45 | 魏晉南北朝與東北亞的軍政與外交 | 王怡辰 | 民國99年06月 |
張淑惠 | 45 | 唐五代宣歙及鄂岳地區經濟活動之比較 | 王怡辰 | 民國99年06月 |
謝昌憲 | 45 | 漢代的謫發制度 | 陳文豪 | 民國99年06月 |
趙廣傑 | 46 | 論殷商時期的鬼方與吉方 | 王仲孚 | 民國99年06月 |
褚文哲 | 46 | 唐宋文史作家對唐中宗公共形象的塑造 (720?~1110) | 盧建榮 | 民國99年06月 |
張煥裕 | 46 | 宋代造船業研究 | 韓桂華 | 民國99年12月 |
廖庭晨 | 43 | 劉宋中末期政治初探──以孝武帝朝為中心 | 王吉林 | 民國100年06月 |
羅順毅 | 44 | 抗戰前期之和平運動:以周佛海為個案 | 李朝津 | 民國100年06月 |
蕭采妮 | 45 | 春秋時代的變法 | 羅獨修 | 民國100年06月 |
林美香 | 45 | 聖嚴法師大普化教育之研究 | 陳清香 | 民國100年06月 |
孫建琪 | 46 | 蒙元與高麗的交聘制度 | 王明蓀 | 民國100年06月 |
鄭詔宇 | 46 | 唐末五代時期四川義軍之研究 | 桂齊遜 | 民國100年06月 |
黃英士 | 46 | 沙陀與晚唐政局 | 王吉林 | 民國100年06月 |
伍益昌 | 46 | 由宗法意識看春秋會盟 | 王仲孚 | 民國100年06月 |
麥瑋玲 | 47 | 《玩偶之家》與其在中國的讀者,1900~1960 | 盧建榮 | 民國100年06月 |
張智雅 | 47 | 清代北臺大龍峒和大稻埕之社會經濟史研究 | 陳清香 | 民國100年06月 |
曹文瀚 | 47 | 宋金時期山東地區的社會與文化 | 韓桂華 | 民國100年06月 |
胡昇宏 | 46 | 清帝國與延平王國的最終戰──澎湖海戰 | 尹章義 | 民國100年12月 |
徐仕達 | 46 | 馬楚政權之研究 | 桂齊遜 | 民國100年12月 |
林卲彥 | 47 | 新臺幣圖案的歷史意義──以鈔票為例 | 尹章義 | 民國100年12月 |
方聖愷 | 47 | 春秋戰國時代人質之研究 | 羅獨修 | 民國100年12月 |
陳麗如 | 47 | 臺灣北部地區客家婦女生活的演變──以婚姻和教育為中心所作的研究 | 尹章義 | 民國100年12月 |
陳美君 | 45 | 中國早期婦女地位演變之研究──以《列女傳》、《女誡》、《女史箴》為例 | 王大智 | 民國101年06月 |
林添泰 | 45 | 馬來西亞的福州法脈佛寺研究 | 陳清香 | 民國101年06月 |
李君倩 | 45 | 中唐皇位繼承與懿安郭氏關係研究 | 王吉林 | 民國101年06月 |
吳宙容 | 47 | 五代十國貨幣的發行 | 王吉林 | 民國101年06月 |
李昆叡 | 47 | 唐代夜市的形成及其文化意象 | 王吉林 | 民國101年06月 |
丁睿宸 | 47 | 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研究──以鳥形飾為例 | 王大智 | 民國101年06月 |
劉家綺 | 46 | 草山行館變遷研究 | 陳立文 | 民國102年06月 |
唐健瑋 | 47 | 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公元476年後的政治正統繼承觀念 | 周健 | 民國102年06月 |
蕭屹 | 47 | 關於食物,我們談論的是?:臺灣飲食書寫的文化(1996~2012) | 盧建榮 | 民國102年06月 |
黃綿綿 | 48 | 張愛玲<金鎖記>之台灣閱讀史,1957~2011 | 盧建榮 | 民國102年06月 |
梅哲浩 | 48 | 南宋宗室與包容政治 | 韓桂華 | 民國102年06月 |
卓凱祥 | 48 | 初探日本大相撲近二十年之發展(1992~2012) | 陳鵬仁 | 民國102年06月 |
林鈺軒 | 48 | 松山慈祐宮之探討 | 陳清香 | 民國102年06月 |
楊修齊 | 48 | 江南割據勢力對隋末唐初政局的影響 | 桂齊遜 | 民國102年06月 |
蘇群恩 | 49 | 移民署成立及其移民管制研究探討──以歷史角度探討我國境管沿革 | 尹章義 | 民國102年06月 |
史哲謐 | 49 | 形夷心華西方人與漢(華)化認同之現象:20世紀前半期中西交流與認同建構研究的反省 | 張瑞德 | 民國102年06月 |
陳紫芸 | 50 | 桓氏家族與東晉政治 | 王吉林 | 民國102年06月 |
尤雨婷 | 46 | 北朝婦女的經濟活動 | 王吉林、王怡辰 | 民國102年12月 |
王哲偉 | 49 | 聊齋誌異研究──從【聊齋誌異】看蒲松齡的社會批判觀 | 王大智 | 民國102年12月 |
陳品文 | 47 | 漢代墓葬用劍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103年06月 |
度昀奇 | 49 | 李漁園林空間觀念研究 | 王大智 | 民國103年12月 |
金筱麗 | 47 | 北魏分裂時代的高歡 | 王吉林 | 民國104年06月 |
季宜諾 | 48 | 衛國興衰史研究 | 羅獨修 | 民國104年06月 |
林浩基 | 50 | 莫高窟壁畫所見之政治圖像研究──以維摩謁經變畫為中心 | 林冠群 | 民國104年06月 |
黃耀慶 | 48 | 宋代帝后的喪禮 | 韓桂華 | 民國105年06月 |
鄭玲君 | 49 | 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抵禦外侮史」論述之研究 | 尹章義 | 民國105年06月 |
劉吏桓 | 49 | 美濃聚落發展與伯公信仰之研究 | 尹章義 | 民國105年06月 |
許淑絮 | 49 | 魏晉南北朝觀音信仰的流傳 | 陳清香 | 民國105年06月 |
劉建偉 | 52 | 崇拜中的抵抗:美國陰影下的日本職業棒球發展(1934~1949) | 倪仲俊 | 民國105年06月 |
趙偉翔 | 50 | 中日和約第三條問題之研究 | 陳鵬仁 | 民國106年06月 |
翁偉峰 | 52 | 嚴孝章與臺灣棒球──發展與影響(1971~1986) | 倪仲俊 | 民國107年06月 |
連俊杰 | 54 | 嚴家淦與美援運用委員會(1948~1963) | 陳立文 | 民國108年06月 |
蘇曉芬 | 53 | 金代婦女地位研究三題 | 王明蓀 | 民國108年06月 |
陳 述 | 56 | 寧波與中日勘合貿易 | 連啓元 | 民國109年12月 |
莊明庭 | 56 | 轉變為中國國際商銀:中國銀行的遷台、復業與改制及其政策意義 | 倪仲俊 | 民國110年06月 |
樊 迪 | 57 | 李鴻章對日政策分析──聯日、防日之間 | 徐興慶 | 民國110年06月 |
潘銘煒 | 56 | 三民主義青年團左翼人士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定位 | 倪仲俊 | 民國110年12月 |
周睿立 | 58 | 蒙元時期契丹、女真與唐兀的興學 | 王明蓀、倪仲俊 | 民國111年06月 |
謝沛翰 | 51 | 蔣介石與李宗仁──戡亂時期的蔣李鬥爭 | 劉傳暘 | 民國112年01月 |
陳義豐 | 57 | 東漢末宗室的崛起與沒落 | 王萬雋 | 民國112年07月 |
李國偉 | 51 | 北涼立國與佛教流布之探討 | 陳清香 | 民國112年07月 |
陳昱宏 | 58 | 明代宦官權力與嘉禮關係之探析 | 連啓元 | 民國112年07月 |
朱朗逸 | 60 | 宣勞宣力:定恭親王綿恩研究 | 侯皓之 | 民國112年07月 |
任方晽 | 61 | 明清杭州府的婦女書寫與形象研究 | 連啓元 | 民國112年07月 |
李承恩 | 53 | 《大公報》和《益世報》社論下的察哈爾抗日同盟軍 | 倪仲俊 | 民國113年07月 |
林頎勛 | 55 | 訓政時期浙江省農村地政改革與實驗(1928~1937) | 倪仲俊 | 民國113年07月 |
古季弘 | 55 | 南宋理宗朝督府研究 | 李如鈞 | 民國113年07月 |